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

為何買VOO(VOO VS SPY VS VTI VS QQQ VS 3140)

只要選股正確+平均成本法,長遠持股係冇得輸,因為股市長期來說是稱重機,價格(狗)始終會回歸價值(主人)左右。筆者也贊同安全邊際、護城河理論一切巨型企業托拉斯是否會歷久不衰呢(君不見柯達、Nokia、Yahoo乎)?巴菲特得小心呵護籃中的雞蛋但大部分人(尤指散戶)只會雞飛蛋打,基金經理則靠交易費用維生,可謂天生便站在客戶的對立面

蹤標普500 指數基金主要有三種,SPY (每年費用為0.09%)、IVV 0.04%)、VOO0.04%)。SPY 市值最大、流通量亦最多,但其持股成本及購買成本亦是最高,換言之是IVV VOO 之爭。 巴菲特曾大力推薦VOO 所屬的公司(領航Vanguard )及讚賞其創辦人Jack Bogle ,他勝出十年賭約的基金正是領航旗下的VFIAX (海外客戶無法購買,只能購買對應ETF,即 VOO),由此答案呼之欲出。

另一邊廂,VTI 也有高呼聲。它比VOO更早推出,而且覆蓋美國市場上所有股票,完全符合巴老所言:「專業投資者持股應該集中,但如果散戶甚麼都不知道,反而越分散越好」。經過多年調整後,VTI 每年收費為0.04 %,與VOO 一樣,幾乎找不到更便宜的,也有不少支持者。 然而,筆者沒有選擇VTI,當中涉及信念形態之爭(大型股VS 中小型股)VTI 固然較有效分散風險,也有些小股能遠遠跑贏大市,甚至晉升大型股,但更多的卻是跑輸大市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何不汰弱留強、讓S&P 500採取自動篩選機制,讓強者留在組合?筆者深信馬太效應(強者越強、弱者越弱)和八二法則(八成的收益源自二成股票),只要一看股票比重便知道,美股十年來上升很大程度是依賴FAANG,因此標普500 已足夠。

那麼QQQ追蹤納斯達克指數的ETF,內含約100隻股 不是更適合嗎?誠然,QQQ 過去往績比VOO 更好(納指比標普500升得更多),只是它只追蹤科技行業的100隻股,筆者略嫌未夠分散。雖說也有許多是消費股(真正集中科技行業的是VGT,費用只是0.1%,比QQQ低了足足0.1%),但頭十大股份已佔去比重足足50-60% (主要為FANG)。如果硬要買的話,個人認為VGT甚至比QQQ更佳,而巴菲特也已作出選擇——蘋果(FAANG中不選擇其他可能是不熟悉、沒有護城河、估值太高等理由)。科技股始涉及巨大風險,執筆之時正傳出巴郡開減持蘋果股票(神也是人,也會看錯)這也是筆者購買BRK.B 、不直接購買個股的原因之一。

至於為何不買3140(領航在香港設立的追蹤標普500),雖說省去匯價波動和匯款成本,但單是流通量太低造成的不貼價(莊家開價、而且tracking error 較大加上每年費用0.25% 、沒有港股15萬保障已不用作考慮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