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2月21日 星期四

(投資區域) 為何不買盈富基金(2800)、中資股、新興市場 ——投資便是買國運

香港盈富基金(2800)是全港惟一追蹤恆生指數的基金,每年管理費用為0.09%。香港投資者多以月供方式買入,再配以各種公用股收息。筆者投資方向是「先增值,後現金流(收息)」,因此暫不考慮公用股。2800 近年許多中資股加入,不論MPF 還是月供都只是幫人接貨,諸如小米、中國生物製藥等。

至於若買2、3、5、66、388、823、1038 等熱門大藍籌不是不行,唯個股亦有一定風險,畢竟當年的標普500 成份股也統統全換了,港股是否真的能屹立不倒?

另一方面,中國近年的確越趨強大,惟觀乎A股往績後著實有保留。在筆者而言,中國股市實在太大風險,政策問題竟可導致成個板塊下挫(2018 教育、醫療),市場可謂政策導向。當然風險與利益並存,中國股市歸類為新興市場意味著有更大的發展空間,有許多優質股票價值仍被錯估。

至於 VWO(領航新興市場指數基金)、VXUS (領航除美國外地區指數基金) 等不是不行 ,但筆者寧可跟從Jack Bogle 所言,只投資在美國,始終美國是全球的「大佬」,單是美國股市市市值已佔全球股市一半。VT 即領航全球股市指數基金,雖說全球整體經濟發展也是欣欣向榮,但部分地區增長較慢無可避免。當然,未來會否成為中國或其他新興市場主導,筆者會密切留意,畢竟連巴菲特拍檔查理·芒格也說,美國競爭太激烈,相信未來年回報率只有5%。

巴老說過「投資就是買國運」,觀乎過往做空美國的都是落敗收場,君不見李佛摩三次破產、自殺收場(也與他誤信內幕消息有關,所以每每聽聞所謂「內幕」都係一笑置之),筆者相信美國未來獨有的企業文化仍是帶領全球的關鍵。

[指數基金]月供2800請三思
https://lih.kg/1022919
- 分享自 LIHKG 討論區

2019年2月15日 星期五

為何買VOO(VOO VS SPY VS VTI VS QQQ VS 3140)

只要選股正確+平均成本法,長遠持股係冇得輸,因為股市長期來說是稱重機,價格(狗)始終會回歸價值(主人)左右。筆者也贊同安全邊際、護城河理論一切巨型企業托拉斯是否會歷久不衰呢(君不見柯達、Nokia、Yahoo乎)?巴菲特得小心呵護籃中的雞蛋但大部分人(尤指散戶)只會雞飛蛋打,基金經理則靠交易費用維生,可謂天生便站在客戶的對立面

蹤標普500 指數基金主要有三種,SPY (每年費用為0.09%)、IVV 0.04%)、VOO0.04%)。SPY 市值最大、流通量亦最多,但其持股成本及購買成本亦是最高,換言之是IVV VOO 之爭。 巴菲特曾大力推薦VOO 所屬的公司(領航Vanguard )及讚賞其創辦人Jack Bogle ,他勝出十年賭約的基金正是領航旗下的VFIAX (海外客戶無法購買,只能購買對應ETF,即 VOO),由此答案呼之欲出。

另一邊廂,VTI 也有高呼聲。它比VOO更早推出,而且覆蓋美國市場上所有股票,完全符合巴老所言:「專業投資者持股應該集中,但如果散戶甚麼都不知道,反而越分散越好」。經過多年調整後,VTI 每年收費為0.04 %,與VOO 一樣,幾乎找不到更便宜的,也有不少支持者。 然而,筆者沒有選擇VTI,當中涉及信念形態之爭(大型股VS 中小型股)VTI 固然較有效分散風險,也有些小股能遠遠跑贏大市,甚至晉升大型股,但更多的卻是跑輸大市。如果是這樣的話,那何不汰弱留強、讓S&P 500採取自動篩選機制,讓強者留在組合?筆者深信馬太效應(強者越強、弱者越弱)和八二法則(八成的收益源自二成股票),只要一看股票比重便知道,美股十年來上升很大程度是依賴FAANG,因此標普500 已足夠。

那麼QQQ追蹤納斯達克指數的ETF,內含約100隻股 不是更適合嗎?誠然,QQQ 過去往績比VOO 更好(納指比標普500升得更多),只是它只追蹤科技行業的100隻股,筆者略嫌未夠分散。雖說也有許多是消費股(真正集中科技行業的是VGT,費用只是0.1%,比QQQ低了足足0.1%),但頭十大股份已佔去比重足足50-60% (主要為FANG)。如果硬要買的話,個人認為VGT甚至比QQQ更佳,而巴菲特也已作出選擇——蘋果(FAANG中不選擇其他可能是不熟悉、沒有護城河、估值太高等理由)。科技股始涉及巨大風險,執筆之時正傳出巴郡開減持蘋果股票(神也是人,也會看錯)這也是筆者購買BRK.B 、不直接購買個股的原因之一。

至於為何不買3140(領航在香港設立的追蹤標普500),雖說省去匯價波動和匯款成本,但單是流通量太低造成的不貼價(莊家開價、而且tracking error 較大加上每年費用0.25% 、沒有港股15萬保障已不用作考慮。


2019年2月13日 星期三

(如何選擇購買美股的平台)美股證券商:FIRSTRADE (第一證券) VS Interactive Brokers (HK)(盈透證券) VS 富途牛牛

決定好購買目標和投資策略(Buy and Hold)後,便要考慮透過甚麼平台購買。現今資訊發達,入場難度及門檻大為降低,途徑可謂五花八門,諸如FIRSTRADE(下稱FT)、Interactive Brokers(下稱IB)、富途牛牛(下稱富途)、Charles schaw (嘉信證券CS)、TD Ameritrade (德美利證券 TD)、8 securities(8仔)、一通證券、耀才證券、各大銀行等。

筆者資金甚少,因此首要條件是入場門檻要低,另以購買及持有成本較低為佳。對此 IB 、FT與富途牛牛便是較好選擇。


Interactive Brokers (HK)(盈透證券) 

好處:
.未夠 26 歲開戶只需 3000 USD,月費 3 USD
.匯率貼近市價(每次兌換手續費為 2 USD),甚至比匯率店更佳,遑論銀行
.每次交易成本只需約 1 USD
.香港 CITI BANK 有官方戶口,用轉數快可免手續費
.每月有一次免費提取資金機會
壞處:
.每月收取費用 10 美元(除非戶口有 10 萬美元或抵消)
.沒有 SIPC 保障 (SIPC是指萬一證券公司倒閉最高可得 50 萬USD 的賠償)

FIRSTRADE (第一證券)

好處:
.有中文客服
.開戶 0 成本,沒有最低資金限制,任何時候存錢也可
.只要每次匯款達 25000 USD以上,可申領最多 25 USD補貼
免除購買所有股票及ETF 的手續費
.有 SIPC 保障
壞處:
.每次購買後若一年內賣出要付約 20 USD的手續費
.匯款本地銀行要付手續費(恆生為65 HKD、CITI priority 可免但需50萬 HKD存戶)
.需自行兌換美元(銀行食水太深)

富途牛牛

好處:
.手續費每次只需 2 USD
.APP 報價先進,功能齊全(一世免佣而言,筆者從不沾手窩輪期權等貨品),沒有之一(IB系統較複雜,而且要用電腦,現在筆者也是使用富途看報價,其實按巴菲特言最好不看)
壞處:
.沒有SIPC 保障
.需自行兌換美元

由此可見,IB 較適合短線投機、頻繁交易、擅長複雜操作者、FT 較適合投資新手、牛牛則介乎兩者(適合懶得開美戶的人XD)。


權衡各方利弊後,筆者認為安全性最重要。如果辛苦投資數十年,最後證券公司倒閉賺了多少也是枉然,故此海外投資最重要是有SIPC。銀行或有但手續費高昂、TD、CS 亦然(有debit card 方便提取資金但現階段筆者未需)。


關於開戶、兌換美元(參閱 TT Rate 則可) 和匯款成本,討論區對此甚多,不再詳述。筆者簡單計過,長遠而言(數十年計)FT 會較佔優勢,拉丁文有所謂「Pretium Refert」,意思是「這一切都取決於價格」,成本越低越好


簡單而言,關鍵策略是「Buy and hold」 (來自巴菲特),持有期限是永久(或至退休),因此選擇低風險低成本的 FT。筆者事前已有投資目標(VOO),因此看哪間公司免佣便可,但真正入場時便又想買BRK.B,FT 全免佣便完美解決了這問題(巴郡股票持有人轉手率為27年,普通美股只是半年至一年)。


當然,購買美股有個問題是遺產稅,海外投資過了6萬美元要收30-35% ,筆者尚未研究,有指設立美國公司或美國銀行戶口可豁免(其實應及早規劃),但涉及入籍或公司稅務問題,留待將來再算。


另一問題是美股將來報酬率下降的問題,過往標普指數回報率已無意義,據 1月逝世的指數之父、領航集團創辦人 JACK BOGLE 約翰.伯格 (巴菲特稱譽的「英雄」,他以此公司的指數基金勝出著名的「十年賭約」) 預測,將來標普S&P 500 年回報率只有6 % 。筆者執筆前看見報道,指領航高層指未來年回報率只有 5% ,據 72法則即是翻倍需要72/5=14.4年......也許美國真的經濟到頂(玄學指2024年地運改變,大利中國LOL),但筆者還是對其有莫大的信心,一切還需拭目以待。


PS:以上資料純屬個人觀察所得,如有出錯敬請指正,建議行動前先看看不同 BLOG 的相關文章加深了解。


延伸討論:

美國免佣劵商firstrade開戶分享
https://lihkg.com/thread/1004399/page/1

2019年2月10日 星期日

新年伊始,萬象更新 (附1902投資記錄)

筆者九四出生,初出茅廬後發現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。觀乎大多數的同齡人、大數年的同輩肆意花費(美其名曰慰勞),長輩們畢生營營役役,只覺若不趁早打算,恐會陷入無盡的消費漩渦和進行老鼠競賽至死,決意盡所能地增值資產,盡早實現財務自由。這也是BLOG名的由來,「自在」乃佛家用語,筆者雖無宗教信仰,亦渴望能早日覓得心靈上的平靜,不被紅塵俗事煩擾。另外,BLOG名亦寓意投資路上十有九損,以此警惕自己。

開設這個BLOG 的原因有數個,一是想定期記下投資歷程和箇中心態,二是追蹤了太多BLOGGER,乾脆建立清單,方便第一時間閱覽文章。


其實筆者投資股票心得很簡單,所謂大道至簡,在閱覽眾多著名投資書籍後,決意跟從巴菲特多次呼籲大眾使用的方法:「購買低成本的大市指數基金」。記得剛畢業時年少氣盛,曾妄圖能夠打敗大市,結果戰績慘烈之至、不堪入目,有機會再分享。

據巴菲特給股東的信,他會在死後將遺產九成購買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,一成購買美國短期國債。筆者作為信徒,自然奉為圭臬,每年可支配的投資金額分配如下:

一) 80% 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基金(VOO,選此股原因另敘)

二) 20% 巴郡(BRK.B)(畢竟身為信徒還是要支持教主XD)

購買方法為平均成本法,暫訂購買頻率為月供,按需要再作調整(剛剛BRK.B變了季供,這亦與筆者老毛病有關,有機會再談)。

截至此刻,投資記錄如下:
VOO    累算平均價為 244.85 USD,市價248.52 USD
BRK.B 累算平均價為 206.2 USD,市價200.92 USD

雖說最近美國股市反覆,以致市價比成本價還低,但筆者卻並不在意,畢竟大市長期來說會向上(反而可以低位吸納)。巴郡不派息還是有其好處,投資者不用繳付 30%的利息稅,也不會產生碎股,而且巴老作為「股神」,自然能更好地靈活運用資金壯大公司。

至於為何不買債券、香港盈富基金(2800)或領航標普五百(3140),另文再敘。樓嘛,這些機會......再努力吧!

2018 狗年跌跌碰碰地走過,本以為最後能開心過年(其實沒太大感覺,只是想見下成年先見的親戚),沒想到病了一場,便缺席了所有拜年活動。身體健康是享受生活、擁有財富的基礎,豬年不再犯太歲,希望自己身體、事業、投資一切順利,親友平安。寫此文時正值中美貿易(休?)戰,香港股市大跌後反彈、樓價走低後小陽春,未知後市如何,冀望開年世界變得更好。